前几天,有一位医院的进修医生小蔡问我,他打算接手一项课题,要怎样努力才能做好。
我就问他是个什么课题。
他说,是做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的心脏超声统计和分析。
程老师看了他好几眼……说,这个课题你不做也罢!
小蔡医生蒙了,咦!说好的师道传承诲人不倦呢?哪有当老师的这么打击人的?!
程老师毫不理睬他困惑的目光,开始扯起另一件事:这个月底,在国内最富影响力的心血管国际会议之一“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首次设立“肿瘤心脏病学论坛”。为了这个论坛,小伙伴们已经好几个礼拜忙得上蹿下跳,你正好跟着过去一边听课,一边帮忙干点会务杂活儿。
小蔡医生更蒙了,What?你不教我做课题,还想让我去打杂?
程老师慢条斯理地让他坐下。“小蔡,医院是当地最大的吧?”
“是。”小蔡挺自豪。
“医院有心外科吗?”
“有是有的......不过都是请外面的专家来我院主刀手术,一年开个十几台。”
“那你有没有想过,你一年可以收集到多少例确诊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
“这个……”小蔡皱起眉头。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又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病。
人类心脏的左心室和右心室都由心肌组成,心肌组织肉眼下是暗红色的。但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患者,右心室的一部分心肌,会进行性地被脂肪和纤维结缔组织所替代,病变部位变得极薄,丧失收缩和舒张功能。右心室发生病变的地方结构纤薄,在心外科手术台,在一片红色的视野中,显示为膨隆的灰白色组织,所以,又被形象地称为“羊皮纸心”。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会引起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乃至猝死。是遗传性心肌病种中不可忽视的一类病变。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跟小蔡讲清楚科研步骤一二三,反而劝他打退堂鼓呢?
理由有二。
第一,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是一种相对少见的遗传性右心室心肌病,国内外尚无明确的发病率数据,即便在我们医院,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病例也是零星散见,医院,一年能看到几例?
第二,所谓临床随访研究,那都是要有金标准对照的。根据病人反复发作心悸、不明原因晕厥、家族中有人猝死等,结合心电图和心超超声,确实能够说病人可能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但要确诊,那就要拿到右心室病变部位的病理结果或尸检报告、或者患者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这种疾病的诊断标准,或者做了基因检测予以确定。医院,上述能做到几条?
所以,这个课题对小蔡不合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先开展实施很难;其次,就算看到了典型病例,也会送到医院进一步诊治,小蔡很难全面收集到病例数据;再者,我们做事要讲究顺势而为,如果前后左右遇到的全部都是困难,高涨的信心很快就会受到打压,从而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那怎样的课题才合适呢?”小蔡被我说服,有些心灰意冷。
可以做“肿瘤心脏病学”研究!
肿瘤心脏病学是一门全新的交叉学科。以前,得了癌症只能在很有限的时间内延长生命长度,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肿瘤本身。
但现在,随着外科手术技巧、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的飞速进步,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年限不断延长。年,美国癌症存活患者超过万。中国肿瘤登记材料显示,仅以乳腺癌为例,我国城市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70%,上海地区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9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乳腺癌患者,都可以长期带瘤生存。对于这些患者,控制肿瘤病情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依然达不到医学救治的最终目的。
但是,几乎所有的肿瘤治疗手段,如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都有心脏毒性;有些心脏毒性一旦发生就无法逆转,有些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以最为广泛应用的蒽环类化疗药物举例,采用这种药物治疗后的患者,57%会出现心功能损害,心力衰竭风险增加15倍,心血管相关疾病死亡率增加8倍!
美国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一步证明,对于乳腺癌患者,占其死亡率第一位的是心血管死亡事件,为15.9%,高于乳腺癌本身相关死亡比例15.1%。
为了防止癌症患者“生了肿瘤,死于心脏”,肿瘤心脏病学应运而生。
一方面,肿瘤治疗手段如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潜在的心血管毒性往往被不同程度地忽视,早期保护不足;另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在原有心血管疾病基础上新发肿瘤成为常见现象;再者,肿瘤与心血管病常伴有共同的危险因素,需要共同干预;还有,心脏也会发生各种继发和原发性肿瘤。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首先,无论是蒽环类化疗药物引起的心力衰竭,还是新型靶向药物导致的重症心肌炎,其机理我们并不清楚;其次,对于肿瘤引发心肌损伤、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恶性心律失常以及血脂紊乱等,诊疗方法世界范围内也刚刚开始探索。所以,势必大有可为!
埋头赶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选择从哪里出发。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指点我们,怎样找寻今后的专业方向?随便翻开《内科学》就知道了!凡是人类已经搞清楚、摸明白的,“病因”只有两行字,业已公认,再怎么研究,也很难得出新成绩;反之,凡是“病因”一二三四五条不厌其烦赘述下去好几页纸的,那其实就是表明我们还摸不准究竟是什么引起的,譬如冠心病,其发病机制就是“内皮损伤学说”“脂质积聚学说”“炎症学说”你方说罢我登场,而目前无论药物治疗还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以及心脏外科搭桥手术,都无法完全控制冠心病的病情继续发展,再加上冠心病庞大的患病人群,那就一定是个好方向!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占到全部死亡的四成。紧随其后的,就是恶性肿瘤。当这个两个最大病种碰撞到一起,无论是发病机理、早期诊断、长期监测、还是治疗方法,每一个点,都是科研立项的绝佳题目!
与此同时,肿瘤心脏病学的蓬勃兴起,并不局限在实验室里。临床上的困惑,几乎每天都会遇到。
肿瘤手术治疗需要止血,但若合并冠心病,手术期间如何调整抗血小板药物?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手术可以做到十全十美,但血脂因为靶向治疗骤然增高,怎么进行降脂治疗?平时忽视体检的老人,同时发现冠状动脉80%堵塞和直肠癌,先治疗哪一个?……
所以,“这可不是程老师瞎忽悠吧?”
小蔡豁然开朗,“对的,医院,也可以做!”
好了,这是一个广告贴——东方心脏病学会议5月31-6月3日,在上海世博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其中“肿瘤心脏病学论坛”精心设置了“肿瘤心脏病学——中国有原创”、“国际肿瘤心脏病学研究前沿进展”和“肿瘤与心脏面对面”精彩纷呈的病例报告环节,详细会议日程请戳最后面的“阅读原文”。
我们医院日前也特别开设了“肿瘤心脏病学多学科联合门诊”。
在这个门诊,有一位病人说的话,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程医生,人们都说,当上帝关上门的时候,他会打开一扇窗。但对于肿瘤合并心脏病变的我们,很多人在关门之后,只能寂寞痛苦地在无尽的黑暗中挣扎,很多人永远也等不到窗户打开,在孤独不甘中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大力推广肿瘤心脏病学开展,尽一切努力避免“生了肿瘤,死于心脏”!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
心血管科普故事书
《医生最懂你的心——心脏故事》
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均有售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oqin18.com/xjbzyzl/3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