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治疗 >> 心肌病中医治疗 >> 正文 >> 正文

预防院内血源性疾病传播,我们应该怎么做

来源:心肌病治疗 时间:2018-1-5

常见的血源性感染的疾病有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AIDS/HIV),一旦感染危害极大。据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有20亿人感染HBV,其中有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丙肝感染者则为1.3-1.5亿人。截至年底,中国发现现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共计57.7万人,经测算估计全国人群总感染率0.06%,即每1万人中有6人“染艾”,仍有32.1%感染者未被发现。虽然血液传播已经不再是艾滋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作为频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医务工作者,预防院内血源性疾病传播,我们责无旁贷!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因为我们是职业暴露人群,感染机率高于常人。

那么在工作过程中,如何预防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呢?一定要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医院感染防控的主要策略,是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标准预防包含三个基本特点:

1.隔离的物质:

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病人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病人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预防的对象: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隔离的方法: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标准预防一般有如下措施

1.手卫生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推荐按照WHO推荐的手卫生5时刻(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可能接触患者体液之后、接触患者之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之后)进行洗手。

2.戴手套

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病人。研究表明,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针刺穿手套,其有关人员所接触到的血液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液量低50%以上。这一数据说明,在处理针头或被污染的器械时戴手套的重要性。注意:接触患者污染的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并穿防护衣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同时给病人提供口罩!

4.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严格清洁与消毒

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与环境间的传播。被患者各类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应进行无害化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如内镜、呼吸机、湿化瓶等)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消毒。

5.及时处理被服

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清洁环境

保证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单位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

7.严防锐器伤

一次性应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它锐利物品应置于适当的防穿刺的容器内,尽可能的被置在工作处。需重复使用的尖锐器械也应置于耐穿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至再处理部门。预防锐器伤要做到以下几点:

ü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

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别人,实施手术时操作者在手术过程中传递刀剪等锐器时应使用弯盘。

ü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套不可双手覆帽。如要回针帽,可用单手技术;

ü操作完毕后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和其他尖锐物品立即装入锐器盒内,严禁处理前折弯或打断针头,必要时用钳子夹住针头拔出;

ü在加药液折安瓿时戴手套,采用专制折安瓿器折断安瓿,不用手直接折断安瓿,可有效避免折安瓿时玻璃划伤双手。

ü诊疗和护理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尽可能使用具有安全保护性装置的产品,如真空抽血设备、安全留置针、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带有安全滑套的针筒,可阻止和减少锐器伤害的发生。

ü给躁动患者进行操作时应有助手协助和必要的约束措施。

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

由于标准预防的基础预防措施中不能预防经空气、飞沫、接触途径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对一些临床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或有流行病学意义的耐药菌感染在待诊或确诊后需要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通常在标准预防的基础措施上实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接触隔离

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疾病,如多重耐药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甲型肝炎病毒以及副流感病毒、婴儿的肠道病毒感染等。预防措施除实施标准预防外,还包括隔离室、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必须转运病人时,病人及运送人员都要防护,以防传染和扩散;正确处置医疗废物;使用隔离标识等。

空气隔离

预防措施除实施标准预防外,还应实施空气隔离,包括:设立隔离室。病人所的环境需要屏蔽,可使用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防止空气传播;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病人及运送人员要戴口罩;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例如当进入已诊断或怀疑为易传染肺结核的隔离房应戴口罩(N95口罩)。

飞沫隔离

预防措施除了实施标准预防之外,还应实施飞沫隔离措施。包括隔离室;屏蔽(近距离时),在近距离(1m之内)接触病人时应加屏障(戴口罩);病人的运送限制病人的活动和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应戴口罩。

(编者:吴志军)

参考文献: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

WS/T-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精彩内容推荐:

WHO对静脉采血的最佳操作指南

艾滋感染事故

警惕院内感染,保障患者安全

还不会取血气吗?世界卫生组织(WHO)教给你

输血指南更新——?柳叶刀?

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思考

温馨提示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北京中科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oqin18.com/xjbzyzl/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