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毒品危害
一、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分类
毒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天然类和合成类、软性的和硬性的、传统的和新型的。传统意义上的毒品主要指鸦片、吗啡、海洛因等。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的,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目前在我国流行滥用的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
三、毒品的成瘾性
人体正常细胞兴奋活动是通过一种特殊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实现的。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中神经递质的释放可以得到有序的控制。但是毒品的摄取能促使神经递质耗竭性的过量释放,由此产生持续的、高度的、病理性的欣快感,通过数次毒品的作用后,神经细胞释放的快乐型神经递质不断减少,吸食者虽理智上知道不该吸食这类毒品,但需要毒品的异常强刺激来维持正常或异常的欣快感。因此,毒品成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神经疾病。
在传统毒品中,海洛因比鸦片、吗啡更具毒性,只要偶尔吸食几次就会上瘾,而且极难戒除。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相比,苯丙胺类兴奋剂等新型毒品停止吸食后不会产生明显的戒断症状,身体依赖性不特别明显,但表现出很强的精神依赖性,即吸食者为追求产生一种特殊的欣快感和欢愉舒适的内心体验,在精神上产生定期连续吸食毒品的渴求和强迫吸食行为,以获取心理上的满足,消除精神上的不适,因此这类毒品也很容易成瘾。
四、毒品对身心健康的损害(一)吸毒严重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
滥用鸦片类毒品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产生危害。如滥用海洛因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使脑、心脏、肝脏、肾脏发生病变,身体抵抗力下降,吸毒人员在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时,极易感染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各种传染疾病。苯丙胺类兴奋剂能对心血管产生兴奋性作用,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心肌病和心律失常,如冰毒和摇头丸等新型毒品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损害作用,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急慢性精神障碍。
(二)吸毒带来肉体上的超常痛苦。
吸毒人员肉体上最常见的痛苦是“戒断反应”,就是一般人所说的毒瘾发作。戒断反应因毒品而不同。海洛因的戒断反应最强烈,开始时常常流涎、流泪、哈欠连天、出汗,重者表现为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震颤,瞳孔散大,呕吐不止,剧烈腹痛,最重者出现血压下降,虚脱休克或引发心脑疾病而死亡。
(三)吸毒导致各种系统疾病。
毒品对人的神经、呼吸系统等有明显的损害,吸食或注射海洛因后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在神经中枢方面表现为性格的改变和嗜睡,在大脑皮层方面会造成人的注意力、思维和记忆力的衰退,严重的会造成精神失常,出现谵妄和幻觉,在呼吸系统方面,具有抑制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改变呼吸的自动控制,用量过大时可致呼吸慢至每分钟2-4次,甚至出现呼吸麻痹、呼吸停止而死亡。
五、吸毒祸害家庭,“一人吸毒,全家遭殃”
(一)耗费大量钱财:吸毒的高额支出,使一些原本富裕的家庭维持不了多久就债台高筑,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要靠变卖家产换取毒品,致使家徒四壁。
(二)导致家庭破裂:吸毒成瘾后,吸毒者会变得十分自私且不诚实,性格变得烦躁易怒,他们淡漠了对配偶的关心体贴、淡漠了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子女的教育,容易导致幸福美满家庭的破裂。
(三)、贻害后代:生活在吸毒者家庭中的孩子缺少家庭关爱,常伴有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往往具有攻击性和反抗性。这样的孩子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六、吸毒危害社会
◆吸毒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危及国家经济
◆吸毒严重败坏社会风气
◆吸毒诱发多种犯罪,影响社会安定
◆吸毒严重危害年轻一代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如何防范毒品的危害
误区一是轻信一次不会上瘾。好奇心理促使部分青少年误信谣言尝试吸毒,轻信新型毒品“不上瘾,无危害”,但众多吸毒者的亲身经历是“一日吸毒,长期想毒,终生戒毒”。
二是“免费午餐”惹的祸。几乎所有吸毒者初次吸食毒品都是接受了毒贩或其他吸毒人员“免费”提供的毒品。此后,毒贩再高价出售毒品给上瘾的青少年。
三是轻信吸毒可以减肥。毒贩经常吹嘘毒品的好处,称可以治病,还利用女性爱美的心理编造“吸毒可以减肥”之类的谎言,实际情况是吸毒损害大脑,摧残意志,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降低人的免疫能力,引发肝炎、艾滋病、肺结核等疾病,是病态的棉黄肌瘦。
四是误认吸毒为时髦。毒贩们鼓吹“吸毒可以炫耀财富,现在有钱人都吸毒”、“吸毒是时髦”等错误观念,而部分青少年金扬沙银屑胶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北京中科白殿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oqin18.com/zyzxjb/7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