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见于儿童。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流鼻涕、咳嗽、眼结膜炎,出现特殊的科氏斑(又称麻疹黏膜斑)和广泛的皮肤斑丘疹。麻疹一般康复顺利,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1、流行特点:麻疹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2、临床表现:麻疹潜伏期一般为7至21天,典型麻疹的临床过程可概括为“烧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平均潜伏期约10天左右。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和眼结膜炎症,有发热、咳嗽、喷嚏、流涕、流泪、畏光、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并有浆液脓性分泌物。起病后第2-3天,约90%的患者有麻疹黏膜斑。一般发热第3-4小时左右开始出疹,自耳后、发际、额面、颈出疹,渐及躯干及四肢。一般3天出齐,呈红色斑丘疹,融合成片,疹与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退疹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和糠麸状脱皮。
3、预防防控措施:
1)控制传染源
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对患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4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4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4周。
2)切断传染途径
麻疹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当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哭闹时,病毒即随同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而被喷出,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颗粒,如果易感者吸入了这种带有麻疹病毒的空气,即可被传染。因此应加强卫生宣传,室内保持清洁,通风换气,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被褥、晒衣物、人常晒太阳、开窗换气。病人衣物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平时应注意多喝开水、勤洗手。
3)保护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成人多因儿时患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得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也可受到母体抗体的保护,但随着育龄妇女抗体水平下降,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会下降。
①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凡满8月龄的儿童要及时接种麻风疫苗,1.5~2周岁接种麻腮风疫苗(接种禁忌遵医嘱)。
②被动免疫。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信息来源:新化县疾控中心)
赞赏
长按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oqin18.com/zyzxjb/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