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胸闷是老人容易多发的疾病,可是现在发现很多年轻女性是容易出现心悸胸闷,年轻女性为什么容易出现心悸胸闷呢?正常人心跳每分钟60次~90次,并有一定的节律和强度。对这种跳动,人们已经习惯了,也不感觉心脏在跳,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会产生心慌,正常人在剧烈的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可使心跳加快,每分钟超过次以上,医学上称为“心动过速”,这种情况是生理性的,休息后即可好转。
懂点医——女性心悸的原因:
饭后心悸是气血两虚的症状之一,气血两虚证指既有气虚之象又有血虚之症,证候多由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先有血虚无化气所致。
劳累后心悸指患者进行体力劳动,体力消耗后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心血官系统的表现),其症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最普通的自觉症状是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是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感到搏动有力。
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率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也可以有心悸。
懂点医——心悸的治疗原则:心悸实证常因于痰饮、瘀血等所致,治当化痰、涤饮、活血化瘀,并配合应用重镇安神之品,以求邪去正安,心神得宁。
主症: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
兼次症:神疲乏力,眩晕健忘,面色无华,口唇色淡,纳少腹胀,大便溏薄。
舌象:舌质淡,苔薄白。
脉象:细弱。
分析:心脾两虚主要指心血虚,脾气弱之气血两虚证。
思虑劳心,暗耗心血,或脾气不足,生化乏源,皆可致心失血养,心神不宁,而见心悸、失眠多梦。
思虑过度可劳伤心脾,故思虑劳心则甚。
血虚则不能濡养脑髓,故眩晕健忘。不能上荣肌肤,故面色无华,口唇色淡。
纳少腹胀,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均为脾气虚之表现。气血虚弱,脉道失充,则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
加减:①心烦口干者,加玉竹、麦冬;②腹胀纳呆者,加生麦芽、生谷芽;③心动悸脉结代者,用炙甘草汤。
主症:心悸失眠,眩晕耳鸣。
兼次症: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视物昏花,两目干涩,咽干口燥,筋脉拘急,肢体麻木,急躁易怒。
舌象: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
脉象:脉象细数。
分析:肾水亏虚,水不济火,心火偏亢,心神不宁,故心悸失眠。肾主骨生髓,肾阴不足,骨骼失养,故腰膝酸软。
脑海失充,则眩晕耳鸣。肝开窍于目,主筋,肝阴不足,不能濡目,故视物昏花,两目干涩。
筋失所养,故筋脉拘急,肢体麻木。阴虚火旺,虚火内蒸,则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肝火内炽,故急躁易怒。阴液亏虚,不能上润,故咽干口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皆为阴虚之征。
治法: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方药: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
加减:①口渴心烦,重用麦冬、沙参加石斛、玉竹;②阴虚火旺,热象偏重者加黄连、山栀、淡竹叶等以清心火、宁心神;③潮热盗汗加麻黄根、地骨皮、浮小麦、白薇;④便秘加瓜蒌仁;⑤善惊易怒可加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等以加强重镇安神之功;⑥阴虚夹痰热者,加用黄连温胆汤;⑦阴虚夹瘀热者,加丹参、丹皮、生地、赤芍等;⑧阴虚而火不旺者,亦可用天王补心丹;⑨口苦咽燥,热象较著,宜用朱砂安神丸。
主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恐,稍惊即发,劳则加重。
兼次症:胸闷气短,自汗,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少寐多梦而易惊醒。
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象:动数,或细弦。
分析:心为神舍,心气不足易致神浮不敛,心神动摇,少寐多梦。胆气怯弱则善惊易恐,恶闻声响。
心胆俱虚则更易为惊恐所伤,稍惊即悸。心位胸中,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故胸闷气短。
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劳累耗气,心气益虚,故劳则加重。脉象动数或细弦为气血逆乱之象。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
加减:;①时寐时醒者,加川连、肉桂;②梦中惊醒者,加生龙骨、生牡蛎;③动则心慌气短者,加太子参、麦冬、五味子;④恐惧不能独卧者,加炒枣仁、熟地、柏子仁、枸杞子、五味子;⑤苔厚腻,脉滑者,加竹茹、枳壳、半夏、胆星。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oqin18.com/zyzxjb/2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