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治疗 >> 心肌病如何治疗 >> 正文 >> 正文

运动员心脏综合征丨心电图的窦性心律过缓是

来源:心肌病治疗 时间:2021-3-25

本周六,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马拉松赛暨天津(武清)国际马拉松赛将在本市武清区行政中心前广场鸣枪起跑。业余选手也能参与全运会,这是第一次,不少全国各地的跑友都借此机会报名了往年不温不火的天津马拉松。然而不久前官方公布的“最严”领物要求,在跑友间引起了一阵讨论。

小编是个听话的孩子,穿组委会衣服也好,赛前体检也好。既然要求了,那就老老实实地去做。然而体检回来,很多跑友都发现自己的报告上出现了“窦性心律过缓”或“窦性心律不齐”和“左心室肥大”类似字样。

为此,不少人产生了担忧。结果跑友间一互相讨论,发现大家居然都有这个情况。那么,这是什么意思?严不严重?该怎么治呢?

下面是科普时间!

1.什么是窦性心律

人体右心房上有一个特殊的小结节,由特殊的细胞构成,叫做窦房结。它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电流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人体正常的心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这就是"心脏起搏点"。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所以,心脏正常的跳动就应该是窦性心律。

2.运动员心脏综合征

运动员心脏综合征——Athleticheartsyndrome,简称为AHS,这个概念第一次在年被美国人S.Hensche提出,通过对比了越野滑雪运动员和久坐不动的人们的心脏,他注意到,那些从事竞争性体育活动的人们的心脏,有着一些显著的症状。AHS,包括运动性心动过缓和运动性心室肥大,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非病理性情况。

根本上,这些症状是一种心脏在接受了大量重复性负荷后的一种生理改造。运动员心脏综合征在每天运动1小时以上的运动者中十分常见,主要发生在耐力运动员上,偶尔也会出现在重量训练运动员中。这些情况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但偶尔可能也掩盖着一些较为严重的疾病,或是其他疾病被误认为是AHS。

AHS在生理上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唯一能自我感觉到的指标可能就是持续较低的静息心率,运动员直到接受体检才意识自己的“运动员之心”,因为AHS是人体对长期的体育训练和有氧运动的一种十分正常的生理适应。通常有三个迹象可确诊AHS:心动过缓,心室扩大和心肌肥厚。其中心动过缓是心率低于正常范围,大约在40-60次/分钟;心室扩大就是心脏体积大于常人;而心肌肥厚是心脏肌肉壁的增厚,特别是负责向主动脉泵氧和血的左心室。特别是在一次高强度的训练中,运动员的肢端组组织如手臂和腿会需要更多的血液和氧气。心脏为了适应这种负荷,慢慢调节使得自身增大。更大的心脏可提供更高的心输出量、让它跳得慢一点,让随着每次心跳泵出的血液更多一点。

3.成因

运动员心脏综合征主要成因是动态的身体活动(每周5小时以上),主要是有氧训练,而不是原地的举重训练。在高强度的耐力或力量训练中,身体会向心脏发出“泵更多的血液和氧气”的信号,以抵消骨骼肌的氧气赤字。长此以往,左心室的室腔就会变大,壁厚也会增加。因此心脏的增大是身体对此的一种自然调节,就如同达尔文的进化论一般。

我们常听到的一个术语“心输出量”,指的是在给定时间内从心脏出发的血量(即升/分钟),和心室大学与心率成正比。左心室扩大后,即使心率下降,也能为身体维持必要的心输出量。因此,运动员的静息心率会低于常人。

心脏的增大的高强度心血管锻炼的一个结果,使得心搏量增加、左心室扩大(右心室也会有)、静脉冲下降有时还伴随节奏不规律。运动员心脏综合征患者的左心室壁的增加通常在正常大小的15-20%,而左心室舒张功能并不会下降;心率表现为低于常人,通常在40-60次每分钟,同时可能伴有心律不齐。

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决定了其心脏的生理变化。我们把训练分为力训练和耐力训练两种,力量训练我们这里定义为原地的举重训练,大多为厌氧训练,也就是说此时的身体的表现不依赖于氧气的供给,会使心率和心搏量适度增加;而耐力训练如跑步、游泳、划船、骑行等,则需要依靠氧气,这种训练也会使心搏量和心率升高。这两种类型的训练都会因心输出量增加而导致左心室壁的增厚。然而一旦运动员停止训练,心脏又会逐渐恢复趋于正常大小。

4.诊断

运动员心脏综合征通常是常规体检中的一项“偶然发现”。心脏增大可通过超声心动图或胸部X光照相观察出。而运动员心脏综合征和一些其他临床心脏问题,在心电图上显示的结果可能类似。心电图可检测出窦性心律过缓,也就是每分钟心跳低于60次,通常还伴随心律不齐。患有运动员心脏综合征的运动员在休息时心跳可能是不规律的,但在运动开始后却会变得正常。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应把肥厚性心肌病(和遗传相关)这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与正常的AHS现象区分开来,此种疾病在心电图上的显示与运动员心脏综合征类似。如有怀疑(如心脏不正常的不适症状),可由医生用听诊器来做近一步判断。

5.临床意义

单纯的运动员心脏综合征对运动员来说不具危险性,不是运动中或短时间后心脏性猝死的一个原因,且不需要任何治疗,它对运动员不会构成任何人身威胁。尽管一些理论认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率失常,但仍没有证据表明运动员心脏综合征在长期上对健康会造成风险。因此,长期从事体育运动的人体检后得到的窦性心律过缓、心律不齐和左心室肥大症状不必担心,属于正常的现象。但如果同时存在不正常的心脏不舒服的现象,则需要进行进一步诊断,排除心脏病和心肌病等问题。

如果一个运动员的AHS诊断困难,可使其停止训练3个月再做检查,如果是运动员心脏综合征,那么他的心脏会回归正常。但有一些顶级运动员的研究显示,左心室的扩大只是部分可逆的退化现象。运动员退役后,这种退化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会遇到阻力。运动员心脏综合征本身,对运动者来说没有任何健康风险。

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在开始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通常,需要了解家族病史,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脏、肺部的听诊和测量血压等生命体征,有必要的检测手段,就是心电图。心电图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它可以显示出多种心脏的循环障碍和失常,且心电图检测在保险覆盖范围之内。

而我们听说的可怕的马拉松心脏性猝死事件,都是与运动员心脏综合征无关的独立性心脏猝死事件。因此,当体检后医生说没问题,却在体检表上看到“窦性心律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时,跑友无需担心,这些都是正常且无害的必然结果。同时,这也说明了马拉松比赛要求体检健康证明的必要性:

不要怕麻烦,不要想着蒙混过关。科学运动,对生命负责,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oqin18.com/xjbrhzl/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