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张静静,在按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即将返家休息时,突发心脏骤停。经医院组织全力救治无效,张静静于次日逝世。
目前,张静静心脏骤停的原因暂未公布。不过,这个案例已经让不少人开始担心:心脏骤停离我有多远?
为解答广大读者的疑惑,记者采医院心内科教授刘健,讲讲心脏骤停那些事儿。
心脏骤停常发生在有心脏病史人群中
说到突发性疾病,大家最在意的就是自己是否在高危人群当中。
刘健介绍,心脏骤停往往是心脏性猝死的常见症状。心脏性猝死常常发生在患有冠心病、心衰、猝死既往史、心肌病等疾病的患者身上,他们发生猝死的几率比一般人群增加5-10倍。
此外,那些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或有肥胖、吸烟等高危因素的潜在冠心病患者,以及经常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熬夜的人群,也是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
预防心脏骤停,警惕这3种行为
看起来很健康又经常运动的年轻人,也可能有心脏骤停或者猝死隐患。刘健表示,年轻人心脏骤停源于三种行为:
第一种,病毒性暴发性心肌炎
这种疾病常常起源于普通的感冒或者流感,如果没有注意休息或加以治疗,病毒可能会侵犯心肌而诱发此病。这个疾病年轻人更容易中招,病情也更为凶险,结果也更为恶劣。
第二种,慢性交感激活性猝死
这是一种由于躯体或者精神上压力过大、过度劳累引发自主神经失衡,血液中的钾快速下降,从而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而导致的猝死,即俗话说的“过劳死”。
第三种,有心脏隐患而不自知
年轻人吃得好喝得好,目前“三高”也趋于年轻化,因此,他们可能有一部分已经患有冠心病而不自知。
研究显示,有冠心病、心衰、猝死既往史、心肌病等患者,其猝死的发生率将比一般人群增加5-10倍;又或者患有肥厚型心肌病或者家族遗传的心律失常等病症,这些病症在各种诱因的激发下,可能导致猝死。
遇到心脏骤停患者,请先拨打
据了解,心脏骤停的急救时间非常宝贵,大脑在缺血缺氧状态下,2分钟就会造成损伤,6分钟会出现不可逆的脑细胞死亡,10分钟后抢救成功率会大大降低。因此,正确的抢救措施十分重要。
刘健表示,如果遇到心脏骤停患者,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急救:
(1)看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先后双侧耳边呼唤,患者若没有反应,马上请另一位目击者呼叫急救电话。
(2)看心跳和呼吸。手指触摸颈动脉搏动处,同时,观察胸廓起伏,6秒内没有触及和观察到,视为心跳、呼吸暂停;如果出现心跳呼吸暂停,马上请另外一个目击者寻找附近是否有自动除颤仪(AED)。
(3)4分钟之内开始胸外按压。让患者平躺在平坦而坚实的平面上,使患者侧头,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如有应先抠出异物。
解开衣物,找准两侧乳头中点作为按压部位,两手交叉,用掌根垂直用力按压,以每分钟至少次的频率进行匀速按压。可以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但是,人工呼吸不是必须的。
(4)重新评估和除颤。连续进行5组30次胸外按压操作后,再次判断患者的意识、呼吸、心跳是否恢复。若取得除颤仪,立刻进行心脏除颤。若患者未恢复呼吸心跳,则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呼吸心跳恢复,或者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生活中如何预防心脏骤停
尽管心脏骤停是一种发生快、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但刘健表示,这其实是可以预防的:
如果压力大了,就要适当减压,每周抽空运动或者去公园亲近大自然,也可以偶尔给自己放个假,如果实在没空,哪怕是看看书、散散步、聊聊天都能让精神紧张得到缓解。如果经常熬夜,一定要杜绝不加限制的熬夜,避免过度劳累。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医院进行检查,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如果有抽烟喝酒的习惯,不管吸烟史有多长,或对酒的痴迷程度有多深,尽早戒烟、减少饮酒都对血管有好处,可降低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刘健表示,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要定期体检:身高、体重、腰臀围体现是否超重肥胖,血压、血脂、血糖指标提示心血管健康情况,还有心电图、肝肾功能、胸部X光、腹部超声等看其他各个系统的情况。大家应该重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oqin18.com/xjbrhzl/9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