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CHF)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是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阶段,也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因。据调查全球心衰患病人数高达万,并且每年新增病例约万。就病因而言,不同地区心衰患者主要病因不一。8年欧洲心衰指南显示,冠心病约占心衰病因的70%,瓣膜病约占10%,心肌病约占10%。根据我国心衰病因普显示,高血压、冠心病与风心病是心衰的主要发病原因,而目前二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西医治疗
心力衰竭一般治疗包含休息、低纳饮食、护理与康复。常规西医治疗以药物控制为主。1、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洋地黄是治疗心力衰竭常用的药之一,临床应用上最早,不论左心衰还是右心衰,不管是急性还是慢性心衰,都可以使用洋地黄,但是洋地黄的适应症主要是以快捷性心房颤动的心衰为主,其他类型的心衰效果不佳。不能降低病死率和复发率,而且长期使用会出现中毒现象。2、利尿剂的应用:心力衰竭有容量负荷增加征象和浮肿,或有明显充血和淤血临床表现者,可使用利尿剂,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循环过剩的血容量和细胞外液容量,以减轻心脏负荷和消除水肿,虽然利尿剂是治疗心衰的常用药物,但其远期疗效不看好,有较多的副作用,如低钾、低血容量休克,血尿和血糖增高,有较高的病死率。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S):目前这两种药物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ACEI与ARS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且可抑制心肌肥厚,从而减慢左室功能不全的进展。其缺点这两种药物均有咳嗽、低血压、高血钾、肾功能恶化等不良反应,不能减少心衰的病死率。4、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目前在治疗慢性心衰中应用非常广泛,它主要是通过减慢心率而使心力衰竭的心肌收缩力增强,通过减慢心率部分改善异常的舒张功能而增加心肌血流供应。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防止心血管重构。但是它仅适用于稳定的心功能二级、三级、早期四级的心衰患者,对于治疗严重心衰患者是困难的,尤其是失代偿的病人。5、血管扩张剂:它的主要作用是对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的扩张十分有效,可以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的血流灌注,可逆转心肌肥厚,降压速度明显,但它适合高血压的患者,长期使用有“假耐药”现象。6、钙拮抗剂:第一代钙拮抗剂硝苯地平不宜用于充血性心衰,可使病情恶化,病死率增加。第三代钙拮抗剂氨氯地平使用广泛,可以显著降低充血性心衰的病死率。但长期应用钙拮抗剂会引起肺水肿,对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7、cmp依赖性正性肌力药物: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环磷酸腺苷一葡胺,它的主要作用:(1)正性肌力作用;(2)抗心律失常;(3)改善心肌代谢;(4)抑制血小板活化,防止血栓形成。通过这些效应改善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但是由于增加心肌氧耗,不能改变心衰的病死率,对心衰的预后亦无明显改善。8、抗感染治疗:感染是充血性心衰各种诱因中最常见的一种,多以肺内感染为主,在治疗心衰中西医抗感染治疗是不可缺少的,但西药抗生素不能长期应用,中病即止,长期应用可造成耐药性,并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副作用大。
总而言之,西医在治疗心衰方面,以上的治疗无论是单一治疗还是联合治疗虽然有见效迅速的优点,但是不能解决心衰的根本问题,不能长期应用,反复发作是临床常见的。
中医治疗
中医上,心力衰竭属于祖国医学的“心悸”、“怔忡”、“水饮、“胸痹”等范畴。其病名最早出现在宋朝《圣济总录》中:“心力衰竭则健忘,心热则多汗,不足......惊悸恍惚,少颜色”,而对“心衰”相关的描述,则最早见于《内经》:“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近年来,中医对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但各有侧重,多数学者认为外因多为风、寒、湿、热等,内因多为饮食失宜、七情内伤、脏腑内伤,然而心阳气虚是导致心衰发生的直接原因,气(阳)、血、水病变构成了心衰病理实质的内涵,气(阳)虚→血瘀→水停的演变则是其病变规律。心力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其中以气虚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病理属性而言,心衰以心为本,他脏为标,心衰病位在心,却不局限于心。水湿、瘀血于肺,则肺气不降,不能平卧,呼吸短促。心病及肾,水不化气,气滞而为水肿。脾为统血之脏,火不生土,则脾失运化而腹胀,纳呆,呕恶等。肝藏血,若心病及肝,肝失疏泄之机,血结于内则肝脏肿大。目前中医治疗心衰主要从益气活血,温阳利水益气养阴,泻肺逐饮方面入手,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而且副作用小,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多数古方专方以及特殊剂型的中药临床观察研究均在常规使用西药的前提下完成,使中药处于某种辅助性及附加性的地位,尤其在急、危、重症心衰患者的治疗中,尚缺乏与一线抗心衰西药相类似的替代品。有的患者因服药时间过长而放弃治疗,不能达到很好的疗效。
蝎毒疗法治疗
蝎毒疗法中蝎毒可以激活心肌细胞内外离子交换,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是心肌细胞离通道的活化增强剂,改善心肌细胞的活力,增强心肌收缩力,成为蝎毒疗法治疗心衰重要的药理基础。因为心衰患者心脏长期处于缺血状态,不同程度造成胃粘膜的缺血,对药物吸收有很大的影响,蝎毒中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能够促进药物在机体的快速扩散和有效吸收,这是蝎毒疗法提高疗效的另一个重要的药理基础。此外硒灵芝胶囊具有固本培根修复自身功能的作用。中药方剂为生脉饮加瓜蒌半夏桂枝汤加减。其中红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黄芪、炙甘草补中益气,增加心肌活力;桂枝温补心阳,使衰微心肌阳气重生;枳实、瓜蒌、薤白、半夏消除痞满,宽胸理气,涤痰散结、辛温通阳;丹参、檀香活血化瘀;银杏叶提升心功能;红景天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改善心衰;竹茹、生姜缓解心阳不足,胃气上逆之呕吐症状;苏子、白果、炙麻黄入肺经,肺气不降,不能平卧,呼吸短促等症状;制附子、菟丝子、补骨脂温通肾阳,从而增加心脏之阳气;茯苓、车前子等有利水消肿之功效,减轻心脏容量负荷,有利心衰的缓解。辅助疗法中,针刺内关透郗门,对于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率失常,有很大作用,艾灸膻中穴,温通心阳,打通心脏血脉,促进心脏血液循环,以增加全身组织的血液灌注。蝎毒疗法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它避免了单纯西医和中医治疗的缺陷,对患者的预后有可靠的保证。蝎毒疗法就近期治疗来讲,它有见效快的特点,远程治疗来看,蝎毒制剂有调理五脏六腑功能,整体改善心衰患者的体质,显著改善预后,远程疗效甚好。所以说蝎毒疗法治疗心衰,无论近期疗效还是远程疗效都有很好的效果。
治疗方案伯诺神药首服早、中、晚各1/3支,即每天服用1支,分三次服,五天后,每天一支半,早、中、晚各半支;十天后,早、中半支,晚上一支;康丽胶囊每天3次,每次两粒,症状消失后,如果停药,不要骤然停止,要从大剂量向小剂量过渡。
中药:生脉饮加瓜蒌半夏桂枝汤加减红参10g、五味子15g、麦冬15g、桂枝15g、丹参15g、炙甘草15g、檀香10g、砂仁6g、瓜蒌30g、薤白15g、半夏15g、枳实10g、制龟甲10g(碎成小粒)、银杏叶30g、红景天30-50g水煎服,每日1剂
吐甚加竹茹18g、生姜15g。
咳嗽喘息不得卧加苏子10g、白果9g、炙麻黄8g。
水肿明显伴咳吐稀白泡沫痰加白术15g、茯苓30g、车前子20g、苏子10g、白芥子10g。
阳虚明显加制附片9-15g、菟丝子15g、补骨脂15g。
——针灸+艾灸
针刺:内关透郗门,留针20-30分钟艾灸:膻中穴。
作者:田严宵张睿欣排版:田严宵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oqin18.com/xjbrhzl/10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