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三次的文章中,我们已对“阴火”学说的病因病机进行了阐释,对“阴火”与胸痹心悸发病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剖析,并且还谈到了李东垣针对内伤“阴火”的所设的治则方药,以及如何据此对胸痹心悸确立合适的治则。今天,我们将用一则病案来实际演示,如何应用李东垣的阴火理论来对胸痹心悸进行治疗。
患者孙某某,女,66岁,-07-19日初诊。
主诉:阵发性心悸伴胸闷胸痛1月余。
现病史:患者近1月来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发作时伴胸闷胸痛,躁扰不安,曾口服硝酸甘油,但未见明显缓解,后再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
辅助检查:曾行冠脉CT检查,结果未见异常;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
刻下症见:阵发性心悸,伴胸闷胸痛,烦乱不安,乏力懒言,时有潮热汗出,汗后畏风,口干苦喜饮,饮不解渴,纳呆,寐差,梦多,易惊。大便干,小便色黄而不利,舌质暗苔白干,脉细数。
处方:
生黄芪20g
炙甘草15g
茯苓20g
苍术15g
泽泻15g
猪苓10g
防风15g
当归20g
生地20g
黄连10g
珍珠母30g
陈皮20g
7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
方义思路:方中黄芪“益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损其元气”;炙甘草性甘温,泻火热而补脾胃之气;湿邪为患,以四苓汤(茯苓、苍术、泽泻、猪苓)(白术易为苍术)化水湿而利小便,使湿邪尽、郁火消;加之以防风升提脾胃清气,又合芪、术祛风止汗;气乱于胸中,予陈皮“缓清浊不干,散胸中之滞气”;阴火上冲而致心悸烦躁,予朱砂安神丸镇固之,因朱砂有毒,临床上以珍珠母代之。
二诊
7月27日复诊,患者大喜,自诉心悸胸闷症状较前大有缓解,但仍觉饮食欠佳,遂予原方加减,合入开胃醒脾药,嘱继续服用。
相关阅读
浅谈李东垣之“阴火”与胸痹心悸(一)
浅谈李东垣之“阴火”与胸痹心悸(二)
浅谈李东垣之“阴火”与胸痹心悸(三)
专家介绍
出诊时间:
北京中医院
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更多精彩内容请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家便宜哪个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oqin18.com/rhzlxjb/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