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治疗 >> 如何治疗心肌病 >> 正文 >> 正文

2个病例掌握左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诊断标

来源:心肌病治疗 时间:2022-3-13
山东白癜风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726/4663696.html

多种疾病可导致左、右心室肥厚,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表现在心电图上。治疗心室肥厚需找出潜在病因,针对不同原因给予相应的治疗。

病例一

22岁女性硬皮病患者,主诉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查体发现P2减弱,且有全收缩期杂音,在呼吸运动时发生变化,在胸骨左缘下段最清楚。常规心电图检查如图1。

图1

问题:

什么原因最有可能引起患者的症状?

心电图哪些表现支持该诊断?

心电图分析

心电图显示,心律规则,次/分。每个QRS波前都有一个P波(+),PR间期恒定(0.16s)。P波在Ⅰ、Ⅱ、aVF和V4~V6导联为正向,且P波时限正常(0.10s)。所以是窦性心动过速。P波异常,在Ⅱ、aVF和V1~V2导联呈高而尖峰状。这样的P波形态是典型的肺型P波,是右心房肥厚的结果。这也可以称为右心房异常。

图2心电图分析:窦性心动过速,右心房肥厚,右心室肥厚(RVH),电轴右偏,逆时针方向转位

QRS波时限正常(0.08s)。QT/QTc间期正常(/ms)。但是,QRS波形态异常。电轴右偏,在+90°和+°之间(QRS波在Ⅰ导联为负向,在aVF导联为正向)。主要表现在V1导联R波偏高(←),即振幅超过7mm(7个小格)或者R/S1。V1导联上高的P波加上电轴右偏和肺型P波(右心房肥厚)是右心室肥厚(RVH)的特征。此外,在V2导联(↓)上也有一个高的R波。虽然这可能是RVH导致的,但也可能表明电轴在水平面是逆时针方向转位。这可以通过膈下位心脏成像加以确认;右心室在前边,左心室在左侧。逆时针方向转位会出现提前转化,也就是说,左心室电势向前移位,而其在胸前导联发生得更早。

右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

RVH的诊断通常难以确定,因为QRS波主要反映的是左心室去极化,而左心室比右心室的肌群大。所以在ECG上RVH的表现,提示右心室肌显著增厚。

RVH的诊断标准包括:

?R波在V1导联的振幅7mm。

?V1导联上的R/S1。

?V5或V6导联上的R/S1,提示从左向右的电势增大。

支持RVH诊断的标准包括:

?电轴右偏(在+90°和+°之间),通过QRS波在Ⅰ导联上为负向,在aVF导联上为正向可做出诊断。

?右心房肥厚(肺型P波);P波在肢体导联上呈高(0.25mV)窄(0.12s)尖嵴状,在V1导联上负向。

?同时在V1~V3导联上ST段压低,且T波异常。

ECG上合并有RVH和右心房肥厚而且常伴有P2波,提示有肺动脉压增高。硬皮病在临床上会伴有肺动脉高压,因此是最有可能的诊断。

右心室肥厚的鉴别诊断

要注意的是,还有其他原因导致V1导联上R波增高,虽然心电图的其他特征有助于发现RVH的病因但仍需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包括:后壁心肌梗死(后壁心肌梗死常伴有下壁心肌梗死),WPW综合征(短PR间期以及与其导致的QRS波增宽),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室间隔肥厚(在侧壁导联上常伴有明显的间隔型Q波),早期转移(逆时针方向转位),假性肥厚型肌营养不良综合征(伴有后侧壁心肌梗死),右位心(伴有R波倒置、电轴右偏以及Ⅰ导联上P波负向),以及导联错位(V、V、V);也可能是正常变异。

病例二

72岁男性患者,20年来都未看过病,在诊室无特殊主诉。体检发现血压高,/mmHg,两侧手臂差不多,左心室抬举样搏动伴有S4心音。心电图见图3。

图3

问题:

心电图有什么发现?

临床诊断是什么?

最有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心电图分析

心电图显示心律规则,心率88次/分。每个QRS波前都有一个P波(+),PR间期恒定(0.20s)。P波在Ⅰ、Ⅱ、aVF和V4~V6导联上为正向。因此这是正常的窦性心律。P波在Ⅱ、V4导联上较宽(0.12s)并且有切迹(*)称为二尖瓣型P波,在V1和V2导联上为负向(↑)。这是左心房肥厚的特征,也称左心房异常。

图4心电图分析:正常窦性心律,左心房肥厚,左心室肥厚(LVH)

QRS波时限正常(0.08秒),电轴正常,在0°和+90°之间(QRS波在Ⅰ和aVF导联上为正向)。QT/QTc间期正常(/ms)。主要的发现是胸前导联上QRS电压明显增高(R波振幅或S波深度)。V2导联R波的深度为39mm(])V5导联R波的振幅为40mm([),二者之和是79mm,因此,诊断左心室肥厚(LVH)(即V2导联上S波的深度+V5导联上S波的振幅≥35mm)。

左心室肥厚时,伴有V4~V6导联上ST-T波形改变或复极异常(↑)。这些ST-T波形改变常称之为“继发性改变”,其实反映的是心内膜下缺血。最后接受到血供的是心内膜下心肌,当LVH时,这部分心肌的氧供就少了。

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

在体表心电图上,诊断LVH的标准很多。主要是依靠QRS波的振幅或电压。但是,采用QRS电压的方法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包括体型(尤其是肥胖)、肺部疾病和胸壁增厚或积液,这些因素会影响电冲动向身体表面的传导。由于这些原因,心电图可能不能反映出LVH。

诊断LVH的参考标准包括:

?V1或V2导联上S波的深度(mm)+V5或V6导联上R波的振幅(mm),45岁以上≥35mm,45岁以下≥45mm(Sokllow-Lyon标准)。

?任何2个胸前导联上,最深的S波(mm)+最高的R波(mm)≥35mm(或者45岁以下≥45mm)

?任何一个胸前导联上S波的深度(mm)或R波振幅(mm)≥25mm。

?在aVL导联上R波的振幅(mm)≥11mm(电轴左偏时≥18mm)(Sokllow-Lyon标准)。

?在任何肢体导联上R波振幅(mm)≥20mm。

?aVL导联上R波的振幅(mm)+V3导联上S波深度(mm),男性≥28mm,女性≥20mm(Cornell标准)。

心电图描记的电压标准是在正常状态,即1mv=10mm或10个小格的高度。

LVH可能还合并有心电图的其他变化,包括:

?室内传导阻滞,原因是增厚的心肌激动减慢。

?QRS波的上升支常会延长(0.05s),称之为延迟的类本位偏移(类本位偏移从QRS波起始端测量到R波的波峰)。

?生理性电轴左偏,在0°和-30°之间(QRS波在Ⅰ,Ⅱ导联上为正向,在aVF导联上为负向)。

?出现左心房肥厚(或者异常),称之为二尖瓣型P波,即P波增宽(时限0.12s)且有切迹(呈双峰)。左心房肥厚也可表现为P波在V1(和V2)导联上均为负向(而不是正常的正负双向)。

?缺血性ST-T波异常(即因为心内膜下缺血)最常见于Ⅰ、aVF和V4~V6导联。

?J点和ST段抬高(早期复极)最常见于V4~V6导联。

如上所述,在体表测量的QRS波振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即使不符合QRS振幅标准,也可能有LVH。这是Romhilt-Estes评分系统的基本原则,该系统对LVH的不同心电图特征给予相应的分数。

表1Romhilt-Estes评分系统

左心室肥厚的病因和治疗

患者的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特征均符合LVH,很可能是长期高血压未治疗所致。LVH的其他病因包括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体育锻炼过强以及基因突变导致的肥厚型心肌病。

治疗的基础是充分的药物降压治疗,尤其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评估肥厚型心肌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室性早搏的风险。

本文内容节选自《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卷1)基础篇》(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医脉通已获得出版社授权。欲了解更多内容,请阅读原版书籍。

购买信息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原价:80元

限时优惠:63元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oqin18.com/rhzlxjb/10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