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门诊
医院
主任医师李慎果
读者咨询
胡灵霍健康周报已回复李主任:
您好!我和老伴连续两年查体,发现他有脑卒中及偏瘫,病情稳定;我有高血压,已用药控制。胸片都显示有心脏扩大,心电图都有左心室肥厚变化。
医生说,“人老了,心大了,这很自然”。
我不解其意,究竟“心大”是“病”,还是“老”?对健康的影响是“坏”,还是“好”?为此,我想请您就此给予科普性质的答询。谢谢!
人老了,各器官出现进行性的衰老变化,一般规律是器官所含细胞数减少,固有功能减退,外观体积变小,如脑萎缩、肾长轴变短等,但也有少数老化器官,与之相反,其体积变大,如老年常见的前列腺增生症(肥大)及心脏肥大等。
老年心脏的重量和体积通常都大于成年人,这一不争的事实,早已被大量的解剖资料所证明。
心脏增大,主要缘于心室壁,尤其是左室壁的增厚,称为“心肌肥厚”。根据起因不同,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1生理性心肌肥厚
人老了,随着衰老的加剧,心肌细胞先后出现萎缩、凋亡、自噬现象,细胞数目逐渐减少,而健在的肌细胞则相应增大,功能相对提高,起到弥补功能不足的作用;此时,心肌细胞间有大量新生结缔组织填充,心肌组织的空间体积有所增大,称为“心肌重构”或“心肌肥厚”,这是心脏自发的一种“适应”过程,也可以看作为一种“抗衰老”生理反应。这种心肌肥厚被称为生理性心肌肥厚。
有解剖资料发现,几乎每位老人都有心肌肥厚存在,但没有心肌病变的“单纯”“衰老性心肌肥厚”实际是很罕见的。因为长寿老人的心脏,很难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免于多种病因的损伤。
2病理性心肌肥厚
人老了,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两大病魔,频频来袭,人们很易被中伤。一旦患病,就会造成老年病理性心肌肥厚。
临床最常见的、病变最明显的就是高血压性心肌肥厚。此时,过高的血压产生牵拉刺激和化学信号(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通过几条“信号转导通路”,造成心肌肥厚,心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可达克以上(正常男性约克、女性约克)。左心室壁增厚可达1.5~2.0cm(正常1.0cm),心室中膈及连接瓣膜、腱索的乳头肌也相应增厚,心室腔相对变小,称为向心性肥厚。此时,肥大的心脏功能超常发挥,患者安然无恙。但代偿性心肌肥厚的发展是有“极限”的,一旦越过代偿红线,心肌收缩力就会突然下降,心腔扩张(离心性肥大),心衰随之降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引起心肌肥厚也很常见,但肥厚的程度一般较轻。此外,糖尿病、心瓣膜病、扩张性或肥厚性心肌病也有心肌肥厚出现。
3病理性心肌肥厚
可进展为慢性心衰
病理性心肌肥厚,其进展的恶果就是危及生命的慢性心衰。因此,尽早锁住心肌肥厚的前进脚步,就是防止慢性心衰的核心策略。目前尚无特效药,能破解这个难题。
近10年来,现代中成药的一系列研发,为攻克心肌肥厚带来了一束曙光。抗心衰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有逆转心肌肥厚(心肌重构)的作用。有三项基础实验研究受到国际学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oqin18.com/xjbrhzl/10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