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心情不好会引发心脏病吗?
临床上见到过一类病人,医院心脏检查一切正常,却常感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甚至喘不上气。来心内科看病,却被诊断是心理疾病,并不是真正的心脏疾病。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的情况呢?心理情绪问题与我们常常谈到的器质性心脏病有什么关联呢?功能性心脏病与器质性心脏病
功能性心脏病不同于我们平时常见的心脏病,心脏并没有发生器质性病变,却有心脏病症状。长期闷闷不乐,抑郁焦虑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伴见的精神心理问题。我们将情志因素对心脏的影响大概分为几类:1、心脏没有器质性病变,仅仅因焦虑、压力大等不良心理因素引起血压升高、失眠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患者一旦发作,就像心脏病发作一样。2、心脏病作为应激性打击,引起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变化。这类患者常常心脏病和心理疾病的合并存在,临床上称双心病。例如如长期受冠心病、心衰、高血压等疾病的困扰的中老年病人,药物的副作用和日益加重的心理负担导致了焦虑和睡眠问题。对心脏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3、青、中年病人长期背负较大的工作生活压力,睡眠不规律,劳累,长期处于强烈的不良情绪和精神压力之下,渐渐地心脏出现损伤,发生器质性病变,如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高血压等。这类患者心理问题、生活习惯问题在前,心脏问题在后。
心理情绪问题引发心脏疾病的机理是什么?
黄帝内经言: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心主血脉是指心脏发挥水泵的作用,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发挥营养全身的作用。心主神志是指心主宰精神意识思维、一切情志活动。心脏的两个生理功能息息相关,相互影响。人们在休闲时,心情平和时,心脏常常处于放松状态。当工作压力大或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人体释放多种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这些神经递质会使血管收缩,心脏局部组织因缺血而憋闷疼痛,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导致心跳加速,血压上升。另外,长期失眠焦虑,精神压力大,心脏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长此以往心脏受到损伤也易发生疾病。那么当出现心脏病症状该怎么做呢?若出现胸闷、心慌心悸等心脏病症状。医院治疗,做相应检查判断是否患有心脏病。常见的检查有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冠脉造影,量血压等。
同时需要自测是否出现心理问题,自问:两周之内是否出现睡眠问题?是否经常郁郁寡欢,对周围事情没兴趣?是否出现了不适症状,到医院反复检查却没问题?以上三个问题如果满足两项,则存在焦虑抑郁,需要配合心理治疗。心理问题并不难以启齿,医生会进行心理量表评分,指导病人正确疏导排遣心理问题,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疗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重度焦虑抑郁病人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轻度焦虑抑郁患者可以通过自我调理缓解症状。
推荐方法:
1、应适当休息、放松心情。短期脱离繁忙,外出休闲一段时间。2、规律作息,停止熬夜,吃饭荤素交替,定期排便,杜绝烟酒咖啡茶叶。3、加强体育锻炼,每周三四次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瑜伽等,心率达到次,微微出汗为宜;深呼吸,冥想。4、服用中药镇静安神,帮助睡眠、缓解焦虑。如柴胡疏肝散,养心汤,生脉散,归脾丸,酸枣仁汤,心可舒,甜梦胶囊,百合泡茶,中药饮片,夜交藤、肉桂、生姜泡敷等等。文字、排版:刘芸霖图片:网络往期回顾
吃阿司匹林牙龈出血要停药吗?
胸痛的另一“元凶”—心肌桥
长期吃安眠药会上瘾吗?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oqin18.com/rhzlxjb/10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