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心脏被致密增厚的纤维化或钙化心包所包围,使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而产生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疾病,多为慢性。
病因:我国以结核性病因多见,其次为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化脓性或由创伤性心包炎演变而来。少见病因为肿瘤性、尿毒症、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放射性心包炎和心脏收缩后引起的缩窄性心包炎逐渐增多。
病理生理:心包缩窄使舒张期心室受阻,心脏收缩期射血减少,为满足心排量,会使心率代偿性加快。同时因为舒张受限,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肝大、腹腔积液、下肢水肿。由于吸气时周围静脉回流增多,而本身缩窄的心包无法使心室适应性扩张,致使吸气时颈静脉压进一步升高,静脉扩张更明显,称为Kumaul征。
症状:患者常有心包积液、急性心包炎、复发性心包炎病史,主要为呼吸困难及外周水肿等表现。
体征:心浊音界或可增大,心尖搏动减弱,心音低且遥远,可闻及心包叩击音。腹腔积液常较下肢水肿出现更早且程度重,此项区分于一般心力衰竭,但产生机制不明确。
检查:X线;心电图:可见QRS波低电压、T波倒置或低平,可伴窦速、房颤等心律失常;心脏彩超:心包增厚、室壁活动减弱,室间隔抖动征,下腔静脉增宽但不随呼吸变化;CT和CMR:对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诊断优于彩超。
诊断:多可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主要应与限制型心肌病相鉴别。当以腹腔积液为主要表现时,需与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相鉴别。
治疗:为进展性疾病,大多数发展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切除术是有效治疗方法,应早期实施,以避免心原性恶病质、严重肝功能不全、心肌萎缩等并发症。常在心包感染控制后即可手术,对于结核
性心包炎,应在手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oqin18.com/xjbzyzl/1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