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时节,望文生义,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小雪意味着气温持续走低,不仅地面上的露珠变成了霜,而且天空中的降雨也变成了雪花。一年里的降水状态至此由雨变成雪,当然由于此时的天气不算太冷,下的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状态,或落到地面后立即融化了,气象学上称之为“湿雪”;有时雨雪同降,叫作“雨夹雪”;有时降如同米粒一样大小的白色冰粒,称为“米雪”。
谚语说:“小雪大白菜入缸,大雪大白菜出缸。”家家户户开始为冬天制作容易储藏的食物,腌白菜,腌萝卜,有的还忙着制作香肠、腊肉、冬酿酒等。
小雪节气中人们往往开始穿得严严实实,很容易外冷内燥,一旦失衡,内热散不出来,就容易上火。所以中医提醒心脏病人,此时要注意不吃麻辣食品,免得助长体内之火。药王孙思邈曾说,当小雪时节,“宜减辛苦”,即应当少食辛、苦之味。从饮食到日常活动,人们在此时都应该减少一点辛苦。
小雪时的天气多阴冷晦暗、光照较少,人们的心情会受影响,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因此专家提醒人们此时要学会在光照少的日子里调养自己。
那么心脏病人如何防止加重自己的抑郁心情呢?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古代的精神神经心理病用方,有安神定惊解郁的功效,对抑郁症、焦虑症、失眠、双相情感障碍、惊恐障碍、神经衰弱、心脏神经症、心脏瓣膜病、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等均有明显作用——
[常用剂量]柴胡12g,制半夏12g,党参12g,黄芩6g,茯苓12g,桂枝6g,肉桂6g,龙骨12g,牡蛎12g,制大黄6g,干姜6g,红枣15g
[煎服法]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
[药理研究]此方可调节中枢神经活动,保护心血管,降血脂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液凝固、止血,增加雌激素含量等。
本方可以看作神经精神镇静剂。
徐灵胎说“此方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
刘渡舟也有确切治验,如尹某某,男,34岁。因惊恐而患癫痫病。发作时惊叫,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汗出。胸胁发满,夜睡呓语不休,且乱梦纷纭,精神不安,大便不爽。视其人神情呆滞,面色发青,舌质红,舌苔黄白相兼。脉象沉弦。辨为肝胆气郁,兼有阳明腑热,痰火内发而上扰心神,心肝神魂不得潜敛之故。治宜疏肝泻胃,涤痰清火,镇惊安神。
处方:柴胡12g、黄芩9g、半夏9g、党参10g、生姜9g、龙骨15g、牡蛎15g、大黄6g(后下)、铅丹3g(布包)、茯神9g、桂枝5g、大枣6枚。服1剂则大便通畅,胸胁之满与呓语皆除,精神安定,惟见欲吐不吐,胃中嘈杂为甚,上方加竹茹16g,陈皮10g服之而愈。
本方对于以心悸为主证的心脏神经官能症也一样有镇静作用。
如日本汉方医矢数道明治疗一38岁妇女。8个月前外出买东西,于商店前突然呼吸困难而动悸,随即感觉心跳欲止,心胸紧迫,胸心下紧迫,颜面苍白而苦闷,大吵大闹。当时经医师治疗而安静,但此后每日仍反复发作,1日发作多次。背肩经常酸痛,眩晕且头昏眼花,足冷,手颤。脉紧有力,舌无苔。腹诊左右两季肋下,尤以右侧有抵抗与压迫感,沿左腹直肌,由心下左侧至脐旁,触之拘挛动悸,脐下左侧更为显著。按之颇为不快。主诉发作之时,必始与此。前述之发病自回家之后未再请医师(这种腹症,腹部大动脉亢进与自主神经兴奋有关)。此病之病名,一向称之为神经衰弱、癔病、神经性心悸亢进、自主神经异常等,皆谓神经性症,不易接受治疗。此即胸满烦惊之证。自开始服用此方之后,1次未发作,服药3个月,腹部动悸消失,心情开朗,如换新人而痊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oqin18.com/xjbrhzl/9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