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凌晨,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追我吧》节目中,奔跑时突然减速倒地,发生心源性猝死。
高强度运动猝死事件在不同运动领域时有发生,如同样在不久前发生的马拉松跑步猝死事件、台湾高职生体测跑步猝死事件……
这类事件也给参加登山户外运动的人敲响警钟。登山是一项耗氧量较大的运动,体力消耗大,血液循环加快,会加重心脏负荷,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相比于城市,在偏远且环境恶劣的野外遭遇此类突然性事件,后果往往更严重。
预防是避免悲剧的最基本前提,此外,在“黄金4分钟”内的正确施救是挽回生命的关键。本文我们将从“防”和“救”两方面来说。防登山猝死,原因为何?登山可以提高心脏泵血技能,使人有颗强壮的心脏,也有助于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但一些人群在未做好身体评估情况下选择错误的运动方式,利也会变为害。年5月,一位69岁韩国籍老人金顺子在黄山旅游途中突然胸闷、气急,口唇紫绀。医生检查最终确诊为肺栓塞症,其中右肺完全阻塞。据介绍,金女士20年里反复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她在韩国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而由于那次未在登山前做好身体评估,险些丧命。据统计,心脏性猝死约占所有猝死事件的75%。而在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近90%是由恶性心律失常造成的。《青壮年猝死事件频频发生心律失常是个危险信号》来源:人民日报
登山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肌缺血而造成致命性心律失常,常常表现为:轻度心悸、气短
胸闷或心前区不适,
有的病人还会出现心前区的疼痛、
出汗、无力、头晕等。
上述症状可能是突然性、有意识的发生,有时候也可以是不自觉发生,一些患者在发生时可能没有任何感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猝死不仅可能发生在有冠心病、心脏病等疾病史的患者身上,也可以在平时没有任何症状的健康人群中发生。高以翔12岁开始健身,一直以高大健康形象示人,却在高强度的节目录制中发生猝死,这向我们敲响警钟:日常坚持运动是基本,但要注意运动不要过于激烈,在极端疲劳时,万万不要让心脏承受过大负荷。哪些人不适合进行大负荷登山?登山前,要清楚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有四类人群在选择登山运动,尤其是高强度登山运动时一定要谨慎:01有心肌病或风湿性心脏病的青年人说到心血管疾病,大部分会想到老年人,但有资料显示,在登山猝死者中,青壮年人占大多数。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青年人也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病”,但可怕的是,很多青年人并未察觉。例如,风湿性心脏病就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人士中。02平日严重缺乏锻炼的中年人平日严重缺乏锻炼的中年人并非不能参加登山运动,而是不宜突然参加大负荷、高强度的登山活动。由于缺乏锻炼,这类人群普遍心肺功能不好,而与老年人相比,他们自觉体力更好,因此登山速度往往较快。因此在运动达到一定强度时,非常容易诱发心肺疾病。03体质不好的老年人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身体器官功能在逐渐衰退,而且很多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疾病,因此即便参与登山运动也要注意有个适应过程,同时要注意运动强度。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登山者是最可能发生登山猝死的人群,一定要听从医嘱,避免参与不适宜的运动。04慢性疾病患者一些慢性疾病患者不宜参加大负荷登山运动。这些慢性疾病包括慢性肾炎、肾病、血液病、慢性气管炎、肺心病、糖尿病伴有合并症、痛风、红斑狼疮、皮肌炎等风湿性疾病、肝硬化等。以上这些疾病患者参加登山活动时必须严格把握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当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必须马上终止活动,不要强求!注意:登山分为低强度健行登山和高强度极限登山,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说患有疾病的爱好者完全不能参与登山运动,而是不要做超过自己身体承受能力的大负荷运动。参与登山运动,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参与登山运动前,自身有健康隐患的爱好者应定期检查身体,尽早发现潜在的心肺疾病隐患,以免发生意外。此外,也要注意:注意保温,寒冷可以加重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诱发心血管疾病冬季山中气温很低,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容易诱发心脏病或高血压,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冬季清晨气温低,最好不要天未亮时登山。登山途中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登山时,人体会大量出汗,出汗时可稍松衣领,但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注意休息,避免疲劳登山前不要熬夜。熬夜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疲劳会严重影响第二天的登山状态,疲劳的身体通常无法承受大强度的运动,很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猝死。年5月,在爬大金山天皇寺的路上,一名山友突然倒在地上,发生猝死。在事后采访中,同行山友说道:“听说,来爬山的那天,阿杰是凌晨2点才睡的,睡了3个多小时就出门了。”冯先生说,“他以前提过,自己有心脏病史,前几天还发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oqin18.com/xjbrhzl/9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