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来,郑州30°+的气温成为常态,不少人由于天气热,出现“夏天综合征”,睡眠差、食欲减、易怒、热的心跳加快……根据数据显示,每年六七八月份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和死亡率的一个小高峰,尤其是房颤患者,其中风风险要远高于普通人,因此,房颤患者夏季更应当心。
心脏毫无规律地乱跳警惕房颤:
随着气温升高,人体的血流速度、心跳会加快,容易加重心脏负担。作为身体的泵血“中枢”,正常情况下,心脏会有节律的跳动。然而,一旦它突然改变了节奏,出现跳的很快的情况,这就很可能是发生房颤了。“生活中,如果运动后出现心跳加快,平静下来心跳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属于正常,但如果平静下来心跳多次出现跳的很快,那就可能是房颤了”。医院郑东院区心内科一病区主任陶海龙说,正常人每分钟心脏跳动在60~70次,老年人低一些在50次左右也正常。而房颤患者心房每分钟颤动可高达~次,“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特点就是心脏毫无规律的乱跳,会使心房丧失有效收缩功能。”陶海龙介绍,房颤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如精神紧张、甲亢、电解质紊乱等,但大多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等均可引发房颤。大多数房颤病人会出现心率快,即表现为心慌、走路累、胸闷等症状。同时,心房长期不规律的收缩,就会导致心脏结构功能损伤,比如引起心动过速、心脏扩大甚至心衰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房颤“盯上”年轻人
“值得 房颤病人发生中风的比率要比无房颤者高出5倍。陶海龙介绍说,由于房颤病人心房不同步收缩,在左心耳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流阻塞脑动脉,就会发生脑中风,这是房颤致残和致死的最直接原因。脑中风包括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和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绝大多数中风是缺血性的,其中有近两成缺血性中风是由心房颤动而引致。“一旦得了房颤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中风发生的风险及可能造成的危害。”陶海龙说,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关键措施,由于房颤患者92%的脑中风为缺血性脑中风,因此,抗凝药对脑梗死的预防效果尤为重要,“需要强调的是,阿司匹林不是抗凝药,对于预防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效果并不好”。心电图检查是确诊房颤的“金标准” 不少疾病都会表现出心慌、胸闷、心跳忽然加快等症状,如何确定自己是不是发生房颤了?陶海龙主任说,心电图是确诊房颤的“金标准”。“确诊了房颤,还应做其他检查明确房颤的原因和类型。”比如要根据病人病史明确房颤是初发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病人是否有冠心病或心脏瓣膜病等。特别针对已经发生了脑中风的患者,应该查查自己是不是有房颤,可以做一下24小时心电图检查,一旦发现房颤,就要马上开始抗凝治疗,预防中风的复发。陶海龙说,在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改变生活方式对于房颤患者远离中风也会有帮助。如戒烟、戒酒,避免饮用有咖啡因的饮料,定期监测血压和胆固醇水平,遵从低盐和低脂的饮食习惯等,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杜绝不良生活方式。专家简介: 陶海龙,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郑东院区心内科一病区负责人。累积完成各种类型心律失常手术余台,尤其擅长房颤、房速、室速、室早的三维标测与消融技术。现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分会青年委员会心电学组成员、中国心律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指南与共识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编辑:聂广利
来源:郑大一附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oqin18.com/xjbrhzl/9731.html